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list paperListPage

2025年 03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统计数据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述评

血管化骨类器官修复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策略

王健;白龙;陈晓;苏佳灿;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由于血供不足导致股骨头骨组织死亡的疾病,会引起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损害患者运动功能。ANFH的病理生理包括血供不足导致的骨细胞缺氧、骨代谢失衡、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早期基本无症状,晚期常表现为关节功能严重受损。目前,ANFH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干预均存在局限性,如效果不佳和复发风险等。血管化骨类器官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模拟股骨头微环境,增强血管生成,促进骨细胞再生,从而有效应对早期ANFH,是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为进一步推动血管化骨类器官技术发展和临床转化研究,本文就ANFH治疗面临的挑战、血管化骨类器官构建策略以及血管化骨类器官在ANFH修复中的应用潜力进行阐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启发,加速这一新兴技术的创新突破和转化应用,从而造福更多早期ANFH患者。

2025 年 03 期 v.1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30071);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研究型医师创新转化能力培训项目(SHDC2023CRT013); 上海市创新医疗器械应用示范项目(23SHS05700-01)
[下载次数: 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专家共识

市县医院骨科、麻醉科加速康复实施管理专家共识

黄泽宇;徐宏伟;朱建栋;陈剑明;钱齐荣;李军;雷光华;金群华;孙天胜;何红晨;袁红斌;兰玉平;李庭;何金汗;余斌;吴新宝;糜菁熠;肖涟波;郭向阳;周宗科;朱涛;马信龙;缪长虹;杨惠林;俞卫峰;裴福兴;

为进一步推进加速康复外科诊疗理念、诊疗模式和骨科、麻醉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关键技术在市县医院的应用,本共识第一部分围绕医院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科室管理和构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及提升医务人员加速康复外科能力的高效管理达成共识推荐;第二部分围绕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慢性病管理、麻醉管理、血液管理、疼痛管理、营养管理、心理健康管理、精准微创操作技术、康复治疗、感染防治、深静脉血栓预防共十大难题达成共识推荐。市县医院骨科、麻醉科加速康复的推进需构建以骨科、麻醉科为主的多学科合作,并进一步提升上述十大方面的关键技术与优化,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减少并发症,更好地推进骨科、麻醉科加速康复的发展。

2025 年 03 期 v.18 ;
[下载次数: 2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骨科、麻醉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疼痛、睡眠和焦虑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谢锦伟;杨静;黄强;李军;李桃美;刁玉刚;金群华;孙天胜;周宗科;李庭;钱齐荣;顾小萍;何金汗;肖涟波;郭向阳;雷光华;朱涛;张长青;缪长虹;杨惠林;俞卫锋;裴福兴;

疼痛、睡眠障碍与焦虑障碍是影响骨科患者满意度及加速康复实施的三大重要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将围手术期疼痛、睡眠障碍和焦虑障碍管理一体化已逐步得到骨科、麻醉科、精神科等多学科医师的广泛认可,但距离加速康复外科无痛、舒适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本共识基于德尔菲法的实践要求,对骨科和麻醉科医师共同关注的疼痛、睡眠和焦虑障碍的术前评估与宣教、术前疼痛的治疗与预防性镇痛等15个临床问题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形成共识推荐,旨在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骨科加速康复的实施。

2025 年 03 期 v.18 ;
[下载次数: 6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临床论著

OrthoPilot导航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

王熠军;郑恺;张连方;朱锋;张韦成;徐耀增;周军;

目的:探讨OrthoPilot导航辅助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OrthoPilot导航辅助下OWHTO病例,并以性别、年龄为条件,匹配同一时间段相同例数的传统器械下OWHTO病例作为对照,最终纳入导航组38例42膝和传统组40例42膝。导航组行OrthoPilot导航辅助OWHTO,传统组行传统器械下OWHTO。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肢力线位置、目标与实际矫正角度、目标与实际撑开高度,并计算下肢力线位置偏倚值、矫正角度偏倚值和撑开高度偏倚值。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机械胫股角(mT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关节线汇聚角(JLCA)。于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记录膝关节活动度(ROM);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记录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Lysholm评分。观察术后1年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随访42~76个月,平均(60.78±9.54)个月。导航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患者术后下肢力线位置、术后矫正角度、术后撑开高度均大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导航组患者力线位置偏倚值>3%的例数、矫正角度偏倚值、撑开高度偏倚值均小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导航组患者mTFA、MPTA均大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各个时间点,两组患者膝关节ROM均大于术前,Lysholm评分、HSS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ROM均大于术后3 d,Lysholm评分和HSS均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和HSS均高于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导航组患者术中合页骨折发生率(2膝,4.8%)低于传统组(6膝,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结论:OrthoPilot导航辅助OWHTO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能够取得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与传统术式相比,OrthoPilot导航辅助OWHTO在实现目标力线精准定位和提高手术稳定度方面更具优势。

2025 年 03 期 v.1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2498); 苏州市临床重点病种诊疗技术专项(LCZX202302)
[下载次数: 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马方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经肋椎关节置钉的力学分析

余伟杰;王升儒;杜悠;李芷仪;叶笑寒;仉建国;

目的:探究马方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患者在椎弓根条件较差时采用经肋椎关节置钉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力学性能。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2例马方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患者,获取患者的脊柱CT影像资料,使用SurgiPlan AI V1.0软件建立患者脊柱的3D模型,采用传统沿椎弓根置钉技术和经肋椎关节置钉技术模拟置入椎弓根螺钉,记录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置钉节段、置钉凹凸侧、椎弓根螺钉拔出力,并进行比较。结果:模拟传统沿椎弓根置钉技术和经肋椎关节置钉技术分别置入288枚椎弓根螺钉,共576枚。经肋椎关节置钉组的椎弓根螺钉直径和长度均大于传统置钉组(P均<0.05)。随着T1~12节段向下,两组椎弓根螺钉拔出力逐渐变大;经肋椎关节置钉组的椎弓根螺钉拔出力在T1~12节段均大于传统置钉组,除T3和T4节段外,其余各节段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肋椎关节置钉组的椎弓根螺钉拔出力在脊柱凹侧与凸侧均大于传统置钉组(P均<0.05),两组中脊柱凹侧的椎弓根螺钉拔出力均大于脊柱凸侧(P均<0.05)。结论:对于马方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这类椎弓根条件较差的患者,经肋椎关节置钉技术较传统沿椎弓根置钉技术可以选取更大尺寸的椎弓根螺钉,从而获得更好的力学稳定性。

2025 年 03 期 v.18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2507700)
[下载次数: 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保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汪红胜;沈嘉康;左冬青;昝鹏飞;孙伟;

目的:分析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肿瘤保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保肢手术的83例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以下指标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保肢术前化疗周期、骨髓抑制情况及是否使用靶向药物,保肢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保肢手术时间,保肢术后引流时间、输血量,以及肿瘤侵犯股四头肌数目。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肿瘤保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83例患者随访4~51个月,中位数(四分位数)为23(17,34)个月。术后切口愈合不良9例(10.8%),其中4例切口边缘皮肤坏死通过定期换药、3例皮瓣坏死通过清创或皮瓣转位、1例感染和窦道形成通过彻底清创灌洗,均治愈;另1例感染和窦道形成清创灌洗失败后,患者拒绝再次手术,带菌生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18岁[优势比(OR)=0.614,95%置信区间(95%CI):0.419~0.900,P=0.012]、保肢术前骨髓抑制3~4度(OR=9.385,95%CI:2.074~42.460,P=0.004)及肿瘤侵犯股四头肌数目≥3个(OR=4.917,95%CI:1.175~20.580,P=0.029)是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肿瘤保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识别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保证切口顺利愈合,对促进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康复和提高肿瘤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5 年 03 期 v.18 ;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行业临床研究专项基金(20224Y0219)
[下载次数: 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胫骨逆行髓内钉与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对比研究

熊远飞;刘晖;许遵营;张剑平;郑振华;高建霆;吴进;

目的:比较胫骨逆行髓内钉与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4年1月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87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接受胫骨逆行髓内钉内固定,作为逆行髓内钉组;47例患者接受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作为微创接骨板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损伤原因、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胫骨远端关节面冠状面成角、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逆行髓内钉组患者平均透视次数为(9.6±2.6)次,多于微创接骨板组的(6.3±2.5)次;逆行髓内钉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7.2±1.4)d和(10.0±1.5)周,明显短于微创接骨板组的(10.0±2.1)d和(11.8±1.8)周(P均<0.001)。微创接骨板组发生术后并发症9例(3例术区浅表感染,2例术区深部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不连,1例接骨板断裂),逆行髓内钉组发生术后并发症4例(2例术区浅表感染,2例内踝区疼痛),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胫骨逆行髓内钉和微创锁定接骨板均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其中胫骨逆行髓内钉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

2025 年 03 期 v.18 ;
[下载次数: 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组织胶水闭合切口后变态反应性皮炎病例荟萃

张帅;柴伟;孔祥朋;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使用组织胶水闭合切口后发生变态反应性皮炎的病例,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THA且术中使用组织胶水闭合切口的431例患者,分析发生切口周围变态反应性皮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1例使用组织胶水闭合切口的患者中,8例患者出现切口周围皮疹、瘙痒等症状,发生率为1.9%,发生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29.0(28.0~33.5)d。考虑为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皮炎,经对症处理后,皮疹、瘙痒等症状均消失。治疗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7.5(6.0~9.0)d。最终切口均愈合良好,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组织胶水闭合切口所导致的变态反应性皮炎病例并不常见,但经对症治疗后,不会对切口愈合造成不良影响。

2025 年 03 期 v.1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22A20355)
[下载次数: 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关节镜手术治疗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疗效评价及复发部位特征分析

杜瑞;李强强;陈东阳;蒋青;秦江辉;

目的: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SC)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复发部位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7例肩关节S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2例,女5例,年龄20~61岁,平均(34.8±14.0)岁。症状持续时间为1~24个月,平均(11.8±6.2)个月。2例患者有骨关节炎表现。1例患者合并肱骨头后上方压缩性骨损伤。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以评估患者疼痛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9.9±6.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7例患者中2例复发,1例原发于盂肱关节间隙(GH),复发于结节间沟(ISH);1例原发于肩峰下囊(SAB)、喙突下滑囊(SCB)及三角肌下滑囊(SDB),复发于SAB及SDB。同时,盂肱关节外的SAB、SCB、SDB发病4例,复发1例;GH发病3例,复发1例。1例患者因游离体卡压导致肱骨头软骨损伤。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肩关节SC的临床疗效显著。因该病复发率高,术中需完整切除病损部位滑膜组织;对发生在盂肱关节腔的SC,需重点清理ISH区域滑膜组织,以降低复发概率。

2025 年 03 期 v.1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2124);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70123)
[下载次数: 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患者约束分级方案及其应用效果

王婷婷;高娜;马远;李婉英;杨秋玲;刘婧;刘俊杰;邢颖;张燕;

目的: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患者的约束分级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7例患者作为常规干预组,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64例患者作为分级约束组。使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患者约束分级方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约束率、约束强度、约束相关损伤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约束结局。结果:分级约束组患者的约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分级约束组患者Ⅰ级约束次数多于常规干预组,约束时间长于常规干预组;分级约束组患者Ⅲ、Ⅳ级约束次数少于常规干预组,约束时间短于常规干预组,约束肢体未处于功能位、约束部位皮肤损伤、约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率均少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约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干预组,最高约束等级、出院时约束等级、约束等级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干预组;分级约束组患者出院时谵妄评分低于常规干预组,谵妄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患者的约束分级方案,并通过临床实践进行验证。通过规范约束工具的使用指征及操作流程,在有效降低患者约束率的同时,保障患者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2025 年 03 期 v.18 ;
[下载次数: 2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 下一页 尾页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