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信息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
主编:邱贵兴
编辑部主任:翁习生
刊期:月刊
电话:010-65281306
Email:guguanjie@126.com
定 价:每期15元
CN:10-1316/R
ISSN:2095-9958
邮发代号:82-735
热点聚焦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高龄颈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延续护理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学分会护理学部 ;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 ;宁波市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应瑛;张林;陈晨;叶梦圆;杨芳;付中敏;陈佳丽;陈亚萍;宁宁;冯乐玲;颈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高龄患者骨科相关疾病,其手术治疗后的延续护理尤为关键。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推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出院后延续护理是患者术后康复的关键。但是,目前关于高龄颈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延续护理方案尚未达成共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学分会护理学部、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及宁波市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相关领域护理专家,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制定《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高龄颈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延续护理专家共识(2025版)》,最终形成13条推荐意见,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以规范高龄颈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延续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机器人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范明星;吴佳源;房彦名;张琦;何达;茅剑平;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机器人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通过术后CT的Gertzbein-Robbins分级(GR分级)将螺钉分为位置准确组和位置不佳组。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置钉准确性相关的可能影响因素,并通过多因素分析明确机器人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患者共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304枚,其中GR分级A级253枚(83.22%),B级41枚(13.49%),C级9枚(2.96%),D级1枚(0.33%),E级0枚,临床可接受(A级和B级)率为96.71%。分为位置准确组253枚,共61例患者;位置不佳组51枚,共25例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示踪器距操作椎体节段数≥3个[比值比(OR)=3.127,95%置信区间(CI):1.286~7.604)]、螺钉横向角≥40°(OR=2.570,95%CI:1.301~5.076)和颈椎椎弓根有效宽度<5.5 mm(OR=2.351,95%CI:1.145~4.827),机器人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不佳的概率增大。结论:机器人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安全有效。患者示踪器距操作椎体节段数≥3个、螺钉横向角≥40°、颈椎椎弓根有效宽度<5.5 mm增加了机器人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不佳的风险。术者可将患者示踪器固定于靠近手术操作的部位,使用头架稳定患者头部和轻柔操作维持患者示踪器和操作椎体的相对位姿不变,合理设计螺钉轨迹,以提高机器人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机器人辅助置钉在先天性脊柱侧凸手术中的应用
高林;杨凯;曾文;郝定均;贺宝荣;惠华;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置钉在先天性脊柱侧凸(CS)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辅助置钉技术不同分为机器人辅助置钉(RASI)组与徒手置钉(FHSI)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测量并统计术前与术后主弯Cobb角、畸形椎体数、固定节段数、置入螺钉数,并对螺钉位置进行分级。结果:RASI组18例患者,FHSI组22例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畸形椎体数及术前主弯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SI组患者共置入334枚螺钉,FHSI组患者共置入402枚螺钉,两组患者平均置入螺钉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RASI组患者A级螺钉占比(88.6%)以及A级和B级螺钉占比(97.0%)均高于FHSI组患者(分别为82.3%、92.8%)(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主弯Cobb角与矫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SI组患者固定节段数为(9.9±1.2)个,少于FHSI组患者的(11.7±1.4)个(P=0.032)。结论:CS手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难度大且风险高,相较于徒手置钉,机器人辅助置钉可提高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骨科手术机器人与组合式3D打印导板辅助骨盆骨折微创手术置钉的比较
邱孝敬;吴超;缪娟;胡海刚;申丹伟;邓佳燕;闫挺;目的:比较骨科手术机器人与组合式3D打印导板辅助骨盆骨折微创手术置钉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行微创手术内固定的骨盆前、后环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患者采用组合式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导板组),15例患者采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置钉(机器人组)。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影像学及功能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T复查确认所有螺钉均未穿破皮质。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9.9±3.0)个月。机器人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导板组患者[10(3,8) mL vs. 100(83,120) mL],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导板组患者[3(3,4) cm vs. 18(17,20) c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导板组患者手术治疗费用低于机器人组患者[(17 016.8±382.4)元vs.(20 882.4±522.8)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内固定位置评估、影像学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骨盆功能Majee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组合式3D打印导板与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骨盆骨折微创手术置钉均安全、可靠。机器人辅助置钉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而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手术治疗费用更低。
Krackow联合缝线桥与克氏针张力带联合髌骨环扎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张铭煜;芮永军;吴永伟;王建兵;康永强;刘浩;周明;目的:比较Krackow联合缝线桥技术与克氏针张力带联合髌骨环扎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5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采用Krackow联合缝线桥技术的缝线组34例和采用克氏针张力带联合髌骨环扎技术的张力带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膝关节活动度(ROM)、B?stman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再手术率,以及Insall-Salvati指数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缝线组患者平均随访(12.99±1.73)个月,张力带组患者平均随访(14.67±2.85)个月(P=0.021)。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膝关节ROM、B?stman评分、Insall-Salvat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缝线组患者出现低位髌骨1例,骨折断端移位1例;张力带组患者出现克氏针移位7例,低位髌骨4例,钢丝断裂1例,同时出现克氏针移位、钢丝断裂及低位髌骨1例。缝线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9%(2/34),低于张力带组患者的61.9%(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仅张力带组中12例(57.1%)患者需二次手术。结论:Krackow联合缝线桥技术与克氏针张力带联合髌骨环扎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前者可降低金属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再手术率,值得临床推广。